查看原文
其他

STU课程思政案例25 | 陈兆云、颜秀利:海洋科学导论

一、课程简介

《海洋科学导论》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、性质与其变化规律,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。通过教学,使学生能够系统、全面地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、基本理论,了解其基本内容、当前的主要成果、发展态势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,对海水的运动规律、海洋中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质过程,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有所掌握,认识到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复杂性,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,激发其学习海洋的兴趣,拓展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,最终为培养高质量的海洋方向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。



二、课程内容

章节

第一章

知识点

思政要点

案例名称

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

科学发展观

海洋科学发展史

使命和责任感

探索和奉献精神


三、教学组织过程

(一)从海洋的重要经济价值、生态价值、旅游价值、气候价值、军事价值以及国家战略价值出发,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海洋科学这门课为问题导向,引发学生学习海洋科学知识的兴趣;

(二)通过了解海洋学发展的历史,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;了解古代中国海洋科学历史,增加民族自豪感;了解现代中国海洋科学与世界海洋科学研究水平之间的差距,树立科学使命和担当精神。

(三)抛出问题:“海洋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”,以小组讨论的形式,表达各自的观点,提出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,以及如何把这些方法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之中。

(四)最后进行总结分析,并举出两位探险家的例子:南森进行北极科学探索,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,存在自东向西的海流;库克历时12年,对三大洋进行详细考察,最终为科学事业献身。以此例子激发学生们探索未知和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。


四、案例

(一)案例简述第一部分——海洋科学发展史第二部分——中国的海洋科学
第三部分——海洋科学研究方法




(二)案例点评

适用范围:

本案例适用于物理海洋学、化学海洋学、海洋生物学、海洋地质学等课程。本案例介绍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、中国古代海洋科学的领先地位以及近现代海洋科学的落后,探讨了海洋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,为其它海洋科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,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和担当精神。

思政元素:

(1)海洋学研究历史:从15世纪航海探险时代到近代海洋的科考活动,经过一代代探险家和海洋学家的努力,推动了海洋科学的不断前进。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以及为科研发展奉献的精神。

(2)中国海洋科学发展:中国古代便进行海洋科学方面的研究,从公元1世纪开始,王充即指出潮汐与月相的相关性;至明朝,郑和七下西洋,远至阿拉伯海进行贸易,由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近代中国的海洋科学快速发展,“雪龙”号南极科考,“蛟龙”号潜入深海进行考察,但是我们和世界的海洋科学研究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,以此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现阶段海洋类学校遍地开发,国家急需海洋类人才,教育学生不能荒废大学四年的光阴,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

(3)海洋学研究方法:从纸张的理论计算,到卫星的发射和大型计算机的出现,以及海洋观测仪器的发展,共同推进海洋科学认知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,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

课程思政教学目标:

(1)通过对海洋科学历史的了解,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使命感,对学习海洋科学专业价值和意义进行肯定。

(2)通过介绍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、中国海洋科学事业从古代领先水平到近现代落后,并构建未来海洋事业的蓝图,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责任感

相关教学经验:

在课堂教学时,提出一个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,慢慢地从该问题为导向,引入思政元素,达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;通过两位探险家的故事,以故事中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为学习榜样,逐步建立起探索未知的精神和为海洋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;在课堂中进行讨论,各抒己见,加深对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理解。采用启发式、讨论式、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,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。




图文来源 | 陈兆云、颜秀利

编辑 | 郭春兰

审核 | 洪秀秀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